| 国务院信息 |

您所在位置>>首页>>法律援助>>工作动态

在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侧发力法律援助实现服务转型升级
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时间:2018-07-12

海淀区司法局突破传统法律服务供给机制,着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,以公众需求为导向,优化实体平台建设,增强法律援助服务弹性,着力建设覆盖街镇、满足各领域各层次需求、体现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让各类社会主体都能获得普惠、精准、及时和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。

打破渠道瓶颈,实现共享式“联通”服务

打破申请法律援助只能到区法援中心的传统渠道,搭建起满足不同法律诉求、覆盖全区的多站点实体平台。目前,已实现法律援助中心驻公安分局看守所、检察院接待大厅、法院立案庭、刑事法庭、劳动仲裁院立案窗口等站点全线联通,区法援中心、街(镇)法援工作站、社区(村)法援示范联系点三级网络全覆盖。当事人到法律援助实体网络中任一站点,均能享受法律援助咨询,提交法律援助申请。区法援中心将依据当事人申请,集中进行身份提取、信息共享和法律援助受理审批工作,形成开放性、联通式,便捷高效、共建共享的法律援助申请模式。

突破供给闭环,实现均等化“普惠”服务

改变坐等法律援助对象上门求助的思维模式,坚持“主动出击”,推进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工程,实现法律服务与百姓需求的“无缝”对接。广泛宣传“148”法律服务专线,让群众“足不出户”即可享受便捷的法律咨询;聚焦弱势群体,开展未成年人、残疾人、老年人、农民工等特殊人群法律援助维权季,通过定点、入户、会诊等方式举办法律课堂,开展法律咨询服务。试点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,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案件审判中的辩护作用,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,加强人权司法保障,促进司法公正。突破原有法律援助供给壁垒,拓宽服务对象覆盖面,促进法律服务均等化,让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惠及全社会。

集聚优质资源,实现差异化“精准”服务

将供需信息进行深度融合,甄选法律服务人员队伍,开展“11”精准服务对接,满足各领域各层次人群差异化法律服务需求。整合高校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资源,与清华、人大、政法、林大等多个高校合作,扩充法律志愿者队伍。关注中关村园区法律需求,成立小微企业法律援助联系点,组建专业团队,近一年为5000余名中关村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案件代理。针对受援人特殊要求,推行“点援制”、预约上门等服务,按照“一人一事一方案”原则,受援人享受个性化法律援助方案,确保其合法权益实现最大化。

重构主体功能,实现全流程“高速”服务

加强法律服务职责体系建设,统筹安排权责关系,压实监管责任,实现法律服务主体功能约束有效。修订法律援助办事指南、办事人员行为规范、服务标准及服务事项办理流程,将法律援助初审权试点下放到各法律援助工作站。法律援助服务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、限时办结制、一次性告知制、接待登记制、工作汇报制、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,同时向百姓提供承诺服务、延时服务、跟踪服务,形成环环相扣、全程高速高效提供法律服务的工作格局。

提档案件质量,实现常态化“升级”服务

坚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原则,落实“办案自查、交卷检查、季度评查”机制,实现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常态化评估。建立由法援中心、律师、高校代表组成的案件质量监督评估团,坚持每季度开展案件质量评估,从实体、程序、文书制作、卷宗装订等方面进行随机抽查打分,将评估结果同步记入律师承办记录,加强质量管控,提档升级承办质量。将评估结果与“精品案例”评选无缝对接,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案例评选,对经典案例进行上报推荐,激励承办人员。通过运用案件质量评估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和情况,进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分析,开展承办人员培训工作,从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难题中找到平衡点,加强监督指导,提升承办能力和水平,将案件质量评估成果最大程度转化为工作成效,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
 

主办单位:365bet手机在线投注  京ICP备05083640号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1号  邮编:100195
电话:010-88489001 传真:010-88489003  网站标识码:N000000088
京公网安备:11010802021701号  网站地图